2025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60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西藏实现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在这片雪域高原上,一代代北大毕业生,响应祖国号召,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扎根边疆,无私奉献,将北大的家国情怀与“老西藏精神”紧密结合,为西藏的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智慧与力量。
值此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我们将镜头对准6位扎根西藏的北大人,跟随他们的视角,透过他们的生活,致敬更多日复一日如格桑花般守护雪域高原的北大人。

德庆玉珍(右一)在工作中
她自燕园归来,扎根雪域高原,创办西藏星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聚焦妇女儿童权益保障,以专业的社工服务为困顿者点亮希望星光,撑起一片有尊严的天空。

从“输血式帮扶”到“造血式成长”,北大精神在雪域开出公益之花。她让更多弱势群体被看见、被理解、被尊重,对生活的热情在此处迸发,她是全国三八红旗手、西藏星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创始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06级本科校友德庆玉珍。

韩冰(右二)在工作中
扎根西藏两年,她选择继续留下坚守未完成的“显微根尖手术”研究,将前沿技术引入高原,助力西藏口腔医学发展,更细心指导本地医生组织学术讨论。
从“支援”到“培育”,科研、临床、教学的三重交响,是北大的“厚道”精神的生动诠释。显微镜下的方寸,却是她在西藏口腔医学领域开拓的广袤天地。她是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2007级硕博连读校友韩冰。

顾宝要(左二)在工作中
深耕基层十三载,他投身曲水县25万亩植树造林项目,让荒芜的高原染上新绿,绿水青山更是金山银山,蓬勃发展的生态旅游,让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发展,更要民生。他始终把人民福祉放在心上,协调落实对口支援项目,创造就业岗位,助力百姓致富,发展的果实惠及千家万户。他是西藏自治区曲水县副县长、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2009级硕士校友顾宝要。


格桑央拉在工作中
在拉萨热闹的甜茶馆里她玩音乐、聊艺术,在八廓古城的千年老街上她办集市、做展览,故乡雪山和江水的滋养,赋予她不竭的力量,扎根本土的文化与艺术,让藏文化“走出殿堂,融入日常”。她致力于搭建古老藏文化与当代大众的“情感桥梁”。当下,未来,诗与远方,她打开了一扇“文化新生”的窗。她是隙马画廊创始人、甜茶馆青年艺术季发起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2012级本科校友格桑央拉。


巴桑旺堆在工作中
扎根,是二十五年的坚守。法学,是终其一生的热爱。是律师,亦是教师。融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于一体,推进西藏民主法治建设之路,他走得长远而踏实。作为珠峰律所律师,他深耕司法实践,为西藏企业对接世界忙前忙后。

作为西藏大学教授,他投身法学教育,将自己的所学倾囊相授,推动“学法懂法用法”,成为高原群众的生活,自觉为这片土地培育更多“既懂法律又懂西藏”的法治人才,传承弘扬北大法学的法治精神,他为深化西藏地区的法治建设作出切实的贡献,他是西藏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西藏珠穆朗玛律师事务所律师、北京大学法学院1998级硕士校友巴桑旺堆。

卓玛(左一)在工作中
行走在乡村地头,她以“商业向善”为发展宗旨,手艺为基石、产品作支点,她打造的手艺人,赋能新平台,签约300位乡村手艺人,带动3000余人就业增收,北大的教育为她埋下了人文关怀的种子,曾经的种子开花又结果,她就在田野上,实践着,奋斗着,推动传统手艺与地区经济共生共荣,她是他喜咨询创始人、卓番林手工艺创始人、北京大学法学院2003级本科校友卓玛。

6位校友的故事是千余名在藏北大人的缩影,从“扎根”到“共荣”,北京大学和西藏自治区始终在双向奔赴,一代代北大人就像一粒粒种子,怀揣着燕园的理想,被西藏的山川河水所滋养,扎下根,开出花,是北大人,也是“西藏人”。
2025年7月,北京大学第11批援藏医疗队带着北大医学的“厚道”精神和精湛医术,以及先进管理理念出发,他们将在雪域高原,继续谱写健康中国建设、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篇。
北京大学谨以此片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致敬雪域高原上每一位奋斗者,北大人与西藏的故事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