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手机版
扫码即可查看网页

中国网客户端
点击查看下载页面


立即查看

中国网

当雄县驻村工作队“四个聚焦、四个当好”扎实开展“百日走村入户大调研”活动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当雄县驻村工作队始终把“百日走村入户大调研”活动作为熟悉村情、了解民意、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围绕“五项重点”任务,大力践行“脚步丈量”工作法,实现了对全县29个村(社区)、10642户、53286人的覆盖走访与重点深入相统一,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草原宣讲会

一、聚焦润物无声,当好政策“宣讲员”

各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当好政策理论“宣讲员”,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一是系统化宣讲把准方向。组织基层宣讲员和驻村工作队深入一线,累计开展各类宣讲活动280余场,覆盖群众8.4万余人次,举办“党旗下的誓言”等主题活动80余次,有效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二是精准化滴灌答疑惑、解实困。结合农时农事特点,依托“田间茶话会”“敲门入户+现场座谈”等方式开展对象化、互动化宣讲,共开展宣讲50余场,现场解答群众问题120余个,推动政策解读精准滴灌、入脑入心。三是常态化创新提升实效。积极推进宣讲载体与基层治理融合,在全县实施村级澡堂、厨房“微改造、精提升”项目共22个。例如,拉多村创新开展“沐浴茶话会”,结合改造工程已组织政策宣讲20余次,在潜移默化中凝聚共识、提升工作实效。

达布村红色驿站

二、聚焦春风化雨,当好稳定“润滑剂”

各驻村工作队立足“驻在村里、熟人熟事”的基层优势,聚焦源头治理和矛盾化解,多措并举筑牢平安稳定防线,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一是排查预警早介入。全面推行“日走访、周排查”工作机制,累计收集社情民意信息50余条,做到风险早发现、问题早干预。如:在虫草采挖期间,巴嘎村驻村工作队组织巡山防控,实现群体性纠纷和治安案件“零发生”。二是多元协同破难题。全县各驻村工作队积极整合调解资源,推动复杂纠纷联动化解。如:乌玛塘乡郭尼村、郝如村驻村工作队联合乡政府等多方力量,成功化解持续十余年的草场边界纠纷,夯实了基层稳定基础。三是创新调解提质效。依托“沐浴茶话会”“聆听调解室”等载体,推广“五心调解法”“点单式调解”等模式,全县设立调解室8个,累计化解各类纠纷50余起。如:曲才村运用“点单式”调解机制,成功化解纠纷10余起,并妥善处理涉及资金600余万元、群众500余人的历史遗留问题,切实做到“案结事了、群众满意”,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治理实践经验。

割草期宣讲

三、聚焦脱胎换骨,当好振兴“助推器”

各驻村工作队聚焦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民生实事办理,整合各类资金550余万元,实施项目30余个,推动乡村发展取得实效。一是整合资源优服务,民生实事落地见效。各驻村工作队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统筹项目资金,扎实推进一批普惠性、基础性民生项目。精准推进村级澡堂、厨房“微改造、精提升”项目,累计服务群众超5000人次,切实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二是党建引领强带动,特色产业助农增收。积极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推广“村党组织+合作社+养殖户”发展模式,有效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如:堆灵村推动牦牛集中出栏1300余头,带动群众增收1170万元;同时,稳步推进资产盘活类项目,如:桑巴萨社区整合资金46万元升级出租房屋项目,预计每年创收集体收入13—15万元。三是暖心服务树形象,排忧解难凝聚民心。各驻村工作队结合基层实际,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便民服务活动,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如:达布村设立“红色服务驿站”,组织党员为游客提供咨询、应急服务1500余人次;郝如村工作队协助群众完成跨省寻亲落户,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先心病儿童

四、聚焦一枝一叶,当好民生“贴心人”

全县驻村工作队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推动惠民政策落地见效。一是精准摸排建台账,动态掌握民情民意。各驻村工作队坚持“户户走到、人人见面”,通过常态化走访调研,全面建立民情台账和问题清单,累计摸排群众在出行、就医、教育等方面困难诉求30余条,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二是主动作为解民忧,多措并举保障权益。各工作队积极协调资源、联动发力,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如:桑巴萨社区工作队组建劳务队带动62人就业,兑现工资102万元,同时积极攻坚“双拖欠”问题,成功追回征地补偿、机械租赁费等资金63.15万元;甲多村工作队为患病低保户协调申请医疗救助金2.8万元。三是暖心帮扶显担当,联动协作传递温情。驻村工作队强化内外联动,积极拓展帮扶渠道,提升民生服务温度。如:积极对接北京优质医疗资源,全程协助3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赴京手术并康复返乡,以务实举措传递组织温暖。


【责任编辑:丁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