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手机版
扫码即可查看网页

中国网客户端
点击查看下载页面


立即查看

中国网

边坝县藏着“致富宝”!林麝养殖年产值超150万,老乡腰包越来越鼓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提到高原特色产业,你会想到什么?在西藏边坝县,有一个“宝贝”不仅创造了从“零”到“一”的突破,更让周边群众稳稳增收——它就是人工驯养的林麝。近年来,边坝县靠着这一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产业富民”的乡村振兴路,让高原上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全国领先!这只“高原精灵”养出好效益。

1760923291750.png

西藏首个!这只“高原精灵”养出好效益

边坝县尼木乡林麝养殖基地可不一般,它是西藏首家人工驯养林麝的基地。自2018年启动以来,经过多年摸索,这里的养殖技术早已“出圈”——麝香产量、幼崽存活率、疾病防控等指标,全都超过了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

走进基地,现代化的养殖设施随处可见。负责人李浩说,基地一直坚持“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养殖,从林麝的饮食配方到繁育模式,再到麝香采集,都有一套完整的驯养体系。正是这套“高标准”,让麝香品质和产量双提升:2024年,基地新生幼崽43只,总规模达到273只;麝香产量比去年多了100多克,足足有530克左右。

不仅如此,基地还尝试“户外试点”。“繁育中心的幼崽放到户外后,身体状态比传统圈养更好,各项指标都更优。”李浩的话,印证了边坝县在林麝养殖上的创新思路。

老乡受益!9个本地岗位,增收28.6万

产业发展的核心,是让老百姓得实惠。2024年,边坝县林麝养殖基地年产值达到156.7万元,直接带动周边群众增收28.6万元。更重要的是,基地还为本地人提供了“家门口的工作”。

尼木村的索朗罗培,如今已是基地的专业技术人员。每年10月到次年1月,是他最忙碌的时候——这段时间要忙着给林麝“合圈”,为接下来的配种做准备。像索朗罗培这样的本地员工,基地今年又新增了3个,目前共有9人,其中还包括1名本地技术人员。

“在家门口就能上班,还能学技术,收入也稳定。”这是不少在基地工作的老乡最真实的感受。林麝养殖,不仅让群众的钱包鼓了,更激发了大家靠自己双手致富的动力。

不止赚钱!产业背后藏着多重价值

在边坝县,林麝养殖基地不只是一个“产业引擎”,它还承载着更多意义:促进民族团结,本地员工和技术团队一起奋斗;守护生态安全,人工驯养减少了对野生林麝的干扰;助力固边兴边,让边境地区的产业更有活力。

如今,这颗“高原明珠”正越发光亮。林麝养殖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效益,更让边坝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足,为谱写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边坝新篇章,注入了澎湃强劲的动能。

1760923330910.png

作者:边坝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 融媒体中心 王田斌  亚拥



【责任编辑:丁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