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手机版
扫码即可查看网页

中国网客户端
点击查看下载页面


立即查看

中国网

漫笔藏地之雪顿节“朗觉”(ལྷང་སྒྲོལ)——感悟哲蚌寺和色拉寺的梵音与心光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笑那浮华落尽,月色如洗,笑那悄然而逝,飞花万盏。”仓央嘉措的诗,宛如一阵清风,轻轻撩动着人们对西藏这片神秘土地的向往。当雪顿节的欢歌在高原上响起,我怀揣着对诗意与虔诚的追寻,踏入了这场雪域高原独有的神圣狂欢。

雪顿节,这个在藏语中意为“吃酸奶的节日”,承载着藏族人民数百年的虔诚与欢乐。每年藏历6月30日,当阳光洒在拉萨的大地上,哲蚌寺和色拉寺便成为了欢乐的海洋。此时正值高原最美的季节,拉萨的清晨有一层薄霜,早晨七点,我便早早到了约定的地点,怀着激动的心情坐上受人敬仰的藏族阿爸啦的车,缓缓驶向哲蚌寺。车子引擎的低鸣尚未在山谷散尽,我的心跳已先一步随着上山的台阶雀跃起来……爬上山腰的台阶,山风裹挟着煨桑的青烟扑面而来,抬眼间,数百名僧人已在山顶的云雾里排成整齐的一列,稳稳托举出那卷沉睡了一年的巨幅唐卡,红褐色僧袍与素灰色唐卡遮布的边缘相衔,在晨雾中如一道沉静的风景线,将山巅与云影轻轻串联。

我循着石阶快步向上,每一步都留印在草叶的薄霜上,直至站定在哲蚌寺的观礼台。眼前,又有数百名僧人分执绳索排成一列,红褐色的僧袍在晨雾里随呼吸轻晃,望去如一片沉静的赤色浪潮;更上方的山顶,另一队僧人早已列成整齐的方阵,用力举起铜制号角在晨光里泛着金光:“呜——呜——”号角声如远古的靡音,畅游天际,在空气中微微颤抖。

蒙蒙雨丝开始飘落,八点的钟声似与远山的回响共鸣。远处一阵低沉悠远的号角声裹着山风扑面而来,浑厚的声响在山谷间荡开,像大地深处的呼吸,轻轻叩着人的耳膜。等法号声渐歇,僧人们双手执住遮布的绳索,随着一声轻喝,僧人们齐声发力,排成一列的赤色身影节奏统一,稳稳牵引着粗麻遮布,粗麻遮布如被山风牵引般缓缓向上收起,那布幔便如巨大的银幕般缓缓退去,巨幅唐卡在我眼前如天界锦缎,从山下向山顶一寸寸铺展开来,直至巨幅唐卡在山间显现。整幅唐卡铺开时,连风都似顿了一顿:群青底色上缀着细碎银箔,风一吹,衣褶间便像落了满天星斗在流转;赤金纹路是一层叠一层染就的,边缘晕着橘红,像山巅日出时刚漫过雾的光。唐卡的云纹细得能看清丝线的走向,袖口垂落的线条软乎乎的,顺着唐卡的褶皱,竟似要顺着风,淌进脚下的草里去。这般大的画幅,却连针尖大的细节都藏着柔劲,让人望着望着,只觉心被这铺天盖地的细腻与壮丽,满满裹住了时空,连空气都似凝了一瞬。

雨珠打在唐卡的颜料上,竟让那些古老的色彩愈发鲜亮,群青的底色洇开雾霭,赤金的纹路在雨幕里闪烁如星,而那片红褐色的僧袍,便成了这幅天地长卷里最沉稳的底色,衬得整座山峦都成了藏地最瑰丽的画布。那卷巨幅唐卡上的佛像在号角余音里愈显庄严,每一道色彩都凝着百年矿物颜料的厚重质感,群青与赤金在湿润的空气中晕染开层层温润的光泽,似有清越的声响从颜料纹路的沟壑里潺潺流淌,直叩耳膜。

我站在离唐卡不过数十米的石阶上,目光已被眼前的景象牢牢攫住:能看清前来观礼的藏地同胞们合拢的手掌上,老茧与岁月摩挲出的深浅纹路;能看见雨水顺着他们的衣袍檐角坠落成珠,洗净眸中那簇比唐卡金箔更闪烁的光。

正沉醉间,石阶旁传来一阵轻缓的脚步声。抬眼望去,一位身着绛红色僧袍的少年缓步走来,袖口衬里干净如新,身姿挺拔如青杨,却自有一种超越年龄的沉静气度,他便是德珠活佛:清秀的脸庞,俊朗的面容,眉眼间带着少年人的清透,唯有一双眼睛,亮得像雪后初晴的星辰,盛着晨雾与唐卡的光,望向唐卡时,目光温柔得似在触摸一件珍藏了千年的宝物,明明是年少模样,眼底却藏着与年龄不符的稳重与笃定。

少年停下脚步,并未言语,只是抬手轻轻拂去肩头的雨珠,指尖掠过僧袍平整的布面,而后缓缓合十。那一刻,风似也静了几分,连雨珠落在他僧帽边缘的声响,都变得格外轻缓。他就那样静静立在石阶旁,与周围观礼的人们一同望着唐卡舒展,没有格外的姿态,却像一株初绽新绿的菩提,将少年的纯粹与信念的坚定,悄悄融进这雨幕里的祈愿之中。

我望着少年静立的身影,忽然懂得,雪顿节的庄严不仅在唐卡的盛大、号角的雄浑,更在这样的时刻,一位少年以澄澈的修行,将信念化作眼底的清透,化作指尖的轻缓,悄悄融进这山、这唐卡、这雨幕里的祈愿,成了这幅天地长卷里,一道比红褐色僧袍更鲜活、比唐卡金箔更明净的光。

这一刻,近距离观摩感受藏地最虔诚的祈祷,近得仿佛能触摸到唐卡上圣像衣褶的细腻——这是雪顿节,是藏地最盛大的祈愿。我望着眼前祈祷的人们的手掌轻轻合拢着,指节被晨露浸得微凉,却稳稳托着一份安静的期待;眼眸里盛着晨雾与唐卡的光,那光比雨洗过的群青更澄澈,比山巅的流云更柔软,连落在睫毛上的雨珠,都像不愿惊扰这份宁静,静静悬着。

我望着这一双双拢着期许的手,望着这一对对映着光影的眼,分明觉出那份心意不是浓烈的姿态,而是掌心里的轻缓,是眼眸里的温软,是即便雨湿衣袍,也静静立着、望着的从容。就在这一眼一望里,我仿佛顺着那些掌纹摸到了风的轨迹,跟着那些眼眸望见了虔诚的光芒,终于轻轻触碰到这片土地灵魂最真切的温柔脉动!那脉动里,藏着草叶的霜露、经幡的余影,藏着人们对晨光的欢喜,对此刻的诚意,一圈圈,与山峦的呼吸,与唐卡的纹路,悄悄融合在一起。

风从山顶卷来,经幡如彩龙般在唐卡边缘狂舞。我仰头,任风掀起衣角,任凭那五彩布条与唐卡的金线交织成天地的心经,抚过我每一寸皮肤。此刻才彻悟,雪顿节的“晒佛”,是藏族群众以朝圣者的姿态把灵魂铺在日光下晾晒的赤诚;而我站在观礼台,亲历了一场藏地盛大的绽放,看他们的虔诚如何在晨光与号角里,一寸寸染透山峦,也染透我对藏地深沉的眷恋。

展佛仪式毕,山坳那头忽然飘来藏戏的曲调——藏戏,被誉为藏文化的“活化石”,演员们身着绚丽多彩的服饰,脸上戴着精美的面具,用高亢激昂的唱腔和灵动的舞姿,演绎着古老的故事。这些故事多取材于民间传说、历史典故和佛家经典,每一个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情感。藏戏的表演让整个节日氛围更加热烈:戏服上的彩绸随动作翻飞,时而如经幡掠过长空,时而似彩蝶栖落石阶。戴面具的艺人抬手低眉间,眼梢藏着戏里的故事,虽听不懂唱词里的深意,却能看见他们眼底跃动的光,像林间跳跃的生灵,又像唐卡上流转的光泽。那唱腔、那姿态,不是喧闹,反倒像一曲灵动的调子,如山风拂过水面,时而清亮如晨露坠叶,时而婉转似云雾绕山,落在雪顿节的长卷里,成了最鲜活的笔墨。

待藏戏声歇,我跟随阿爸啦步入哲蚌寺的待客厅。几位年轻僧人微笑着递来瓷碗,碗里是雪顿节独特的酸奶,乳白的浆体上结着薄薄的奶皮,入口酸得清冽,回味却有淡淡奶香在舌尖化开。僧人又捧来一盘糌粑点心,青稞粉揉成的团子里裹着酥油与红糖,咬一口,粗粮的质朴与甜香在齿间交融,这是藏地最本真的味道。

从哲蚌寺的晨雾里驶出,越野车碾过山间的碎石路。一路循着经幡的指引向色拉寺而去,车窗外的风景从浓绿的山林渐变成红褐的崖壁,直到山腰处那片飘着煨桑青烟的平台映入眼帘。

色拉寺的僧人引我们至偏殿,书柜上层层叠叠的典章书籍在此静静栖居,深棕木壳上没有华丽纹饰,却在边角处泛着温润的包浆,纸页边缘细小的磨损是无数双手翻阅时,留下的时光印记,仿佛刚从经堂的案头被轻轻捧来,带着僧人们研读时的温度,与空气中酥油茶的香气悄悄相融。木桌上摆着酥油茶与各种藏式糕点。酥油茶浓酽醇厚,带着茶叶的涩与黄油的香,一口饮下,高原的寒气便被驱散大半;旁边的奶渣饼金黄酥脆,嚼起来有奶香与谷物的焦香,是雪顿节里僧人们最常分享的待客小点。

捧着温热的茶碗,看窗外经幡在风里轻扬,忽然懂得,藏地的美好从不止于唐卡铺展时的震撼、法号齐鸣时的庄严,更在这一口酥油茶的温醇、一块奶渣饼的绵香里,是僧人递来茶碗时热情的温度,是糕点里藏着的青稞心意,是典章书籍里雪域千年的文化底蕴,是土地把阳光与雨露酿成的甜,化作满满的真诚悄悄装进了远道者的心里。原来最动人的相逢,从不是轰轰烈烈的仪式,而是这般烟火气里的温柔,让这趟雪顿节的旅程,不单记着山峦与唐卡的模样,更揣着一份化不开的暖,能在往后的岁月里,一遍遍温透寻常的日子。

雨丝斜斜织下,我立于平台边缘,煨桑的青烟从平台角落的香炉里袅袅升起,混着酥油茶的醇厚香气,在鼻尖缠缠绕绕,像是这片土地对远道而来的客人,最亲切的问候。远远望去,色拉寺巨幅唐卡在雨幕里洗得愈发鲜亮,佛影在云雾中更显庄严。这雨似是上天的洗礼,洗去唐卡的尘埃,也洗去我心底的浮躁。法号声里,色拉寺的僧人们身着红褐色僧袍,整齐分列在巨幅唐卡两侧,衣袂在风里舒展如浪,恰似山巅垂下的两道赤色绸带,将那卷舒展的唐卡温柔环绕。山风再掠过,唐卡边缘的流苏轻轻摆动,圣像仿佛也随这风微微舒展;一抬眼,整个山峦都似被这唐卡上的色彩漫着,连同我心底的褶皱,都被这漫过眼底的景象,悄悄抚平。经幡掠过耳畔的瞬间,心像是被一双温柔的手轻轻抚平:那些职场的焦虑、生活的迷茫,都在这号角与虔诚的双重震颤里,随着拉萨河谷的风,一吹便散了。

乘车离去时,后视镜里色拉寺的号角声仍在山坡上回荡,青烟还在山林间缠绵,舌尖似乎还留着酸奶的微酸与酥油茶的醇厚。我知道,雪顿节的震撼已随车轮的轨迹刻进骨髓:那是怀着对藏地的热爱与尊重,亲眼见证数百僧人以号角为引、以团结为轴,让唐卡从画布跃入天地的悸动,不仅勾勒着藏地特有的文化内涵肌理,更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深邃精神,化作了可感可见的图腾绽放出震撼人心的光芒;它像一颗石子投入心湖,漾开的涟漪还未消散,便又迎来了灵魂与味蕾的双重共鸣:是灵魂被法号与经幡轻轻拂过后,生出的一片澄澈宁静;更是舌尖上那一口真诚淳朴的藏地风味,让我在喧嚣尘世中,真切触摸到了这片土地的温热与深情。

正如仓央嘉措所写“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往后的岁月里,每当想起那巨幅唐卡展开时的号角齐鸣,想起藏地同胞们眼中最虔诚的光,想起酸奶弥漫在舌尖的滋味,心底便会漫进一缕拉萨河谷的风,裹着雪顶的清冽与梵音的余韵,提醒我曾载着满心期许,奔赴过这样一方被震撼、甘醇与热忱填满的精神净土——那里的每一道色彩都浸着时光,每一缕香气都裹着心意,每一次驻足都藏着温柔,足够在往后的寻常日子里,一遍遍熨帖心底的褶皱……(作者:序周)


【责任编辑:丁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