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手机版
扫码即可查看网页

中国网客户端
点击查看下载页面


立即查看

中国网

幸福的种子撒满雪域沃野 西藏农牧民收入增长199倍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e6ddcda891cbe3bcc7357b2fb6b1725b.jpg

粮食产量稳步提升,特色产业遍地开花,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回首西藏“三农”工作走过的60年不凡历程,一串串鲜活的数字、一幕幕生动的场景,共同勾勒出雪域高原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壮丽图景。这六十年的成就,不仅深刻改变了西藏的发展轨迹,更夯实了长治久安和繁荣稳定的坚实基础。

60年来,西藏农牧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推进,主要体现在以下8个方面:

农牧业生产能力大幅提升。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推广良种、发展设施农业、强化科技服务等措施,生产效率显著提高。2024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247亿元,比1965年增长105倍;粮食产量连续十年稳定在100万吨以上,2024年达112.9万吨,比1965年增长2.9倍;肉奶产量101.12万吨,比1978年有统计数据以来增长6.2倍;蔬菜产量96.5万吨,主要城镇自给率在旺季达85%。

农牧民生活明显改善。2019年西藏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578元,是1965年的199倍。实现第一个万元收入用了52年,第二个万元仅用了7年。

产业化进程加快。截至2024年,全区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87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1.08万家,家庭农牧场0.6万家。认证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435个,农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87.73亿元。

绿色发展成效显著。通过草原生态保护、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实现了农牧业与生态双赢。全区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48%以上,畜禽粪污利用率88%,耕地安全利用率、秸秆利用率均超过90%,废弃农膜回收率达到89%

科技支撑能力增强。建成685个乡镇农牧服务中心,育成78个青稞新品种和4个畜禽新品种。近年来,全区每年超过5000名科技人员下乡推广成熟适用技术30余项,2024年青稞和牲畜良种覆盖率分别达94%和50%。

农村改革持续深化。从民主改革让农奴分得土地,到改革开放后免征农业税,再到新时代推进土地确权、集体产权改革,每一项政策都深得民心,极大激发了生产活力。

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累计建设450万亩高标准农田,打造1000个高原和美乡村,农村户厕普及率达80%,人畜分离率超90%。

乡村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不断健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现代治理体系,深入实施树立农牧民新风貌行动,目前已覆盖5255个村(居),并在4662个村(居)推广运用“积分制”。连续8年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西藏分会场庆祝活动,文明新风吹遍雪域高原。

a5f77890c5d0d74dffa2e71326b49de2.jpg

b5e02ca7c1925b531e43d834c0717903.jpg

e472564fcdeef904bcebc5670211cb79.jpg



【责任编辑:丁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