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手机版
扫码即可查看网页

中国网客户端
点击查看下载页面


立即查看

中国网

昌都市边坝县在便民服务中提升治理效能—— 一把剪刀“剪”出基层治理新路径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理个发,要往返330公里。这曾是昌都市边坝县热玉乡机贡村群众面对的生活难题。330公里是他们往返县城的距离。 

2024年9月,边坝县党员干部在下乡调研时,发现了康巴汉子辫子长的一个原因——全县11个乡镇,有8个乡镇长期缺乏理发服务。群众生活上的不便,折射出偏远地区基础民生服务的短板和不足。 

群众的“关键小事”,就是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为了切实解决好群众这件“头”等大事,一场县乡村三级党组织联动发起的民生行动迅即铺开。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把小剪刀不仅“剪”掉了群众的烦恼,还趁势而上“剪”出了一条基层治理新路径。

理发师变身“民情哨兵” 

2024年9月,边坝县迅速组织起一支党员志愿服务理发队,开始在十里八乡流动起来,上门给老百姓开展理发服务。 

“阿妈,巴登四郎来给你理发咯!”人未至,声先到。巴登四郎是马秀乡曲桑村党员志愿服务理发队队员,他斜挎理发箱,胸前的党员徽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村里没有理发室,卓玛老人腿脚不便,以前头发及腰也只能自己打理。如今,由村党支部组织的党员志愿理发队,定期上门服务成为常态。

厚重的木板门开启,老阿妈笑容舒展。巴登四郎熟练操作,一句“阿妈的头发长得真快,分我一点可好?”引得满屋欢笑,剪发间隙的家长里短暖意融融。

“理发是个好时机,常常能解开一些心里的疙瘩。”巴登四郎说。

像巴登四郎这样的党员志愿理发队员,全县共有182名,他们又带头组建了75支村级志愿理发队。这些理发队常年奔波于高山牧区,化身“温情理发师”与“心灵按摩师”,在倾听与闲谈中,敏锐捕捉老人孤独、家庭困难、邻里矛盾等隐性问题。

“子女在外,老人满腹心事无人倾诉。陪他们唠唠,心情舒畅了,村里许多事儿也好办了。”巴登四郎说。这些零散信息被队员们记在心上,定期汇总到村党支部,成为精准帮扶、化解矛盾的“第一手情报”。

一把剪刀,剪去烦恼,凝聚人心。小小理发队,从解决群众难事出发,悄然升级为疏导情绪、摸排矛盾的柔性治理触角。

“理发室”蝶变“议事厅” 

相比会议室的拘谨,理发镜前的轻松氛围更能让村民敞开心扉。

拉孜乡政府附近,村民牛牛响应乡党委政府号召,学成手艺后开起了乡里唯一的理发店。但天气寒冷,店里没有取暖设备,曾让顾客和店主都苦不堪言。去年底,牛牛试着把困难向乡里反映,没想到惊动了乡党委,乡财政保障,施工队连夜改造线路,加装取暖设施。

验收时,乡党委一班人看着这温馨的环境,灵机一动:“这不正是倾听民声的绝佳场所吗?” 

一场由村党支部动员的“群众议事厅行动”在理发室悄然开展起来。每月固定1-2天为全村议事日,群众自主前来议论村务、表达诉求。

理发店温暖的环境吸引了众多顾客,特别是老人,享受免费理发的同时更爱在此闲坐唠嗑。今年初,老人们闲聊时提到村头水渠冻坏漏水,七嘴八舌出主意。信息很快上报,有关部门及时更换了水管,解决了春耕难题。

“清脆的剪刀声里,群众紧绷的肩膀放松了,藏在心里的话也顺着碎发脱口而出。”拉孜村党支部书记次列旺秀深有感触地说。

顺势而为,村党支部将每月“理发日”升级为制度化“银发议事日”,议事墙挂起排满的日程表。议事会成员均为60岁以上老人,专门讨论基础设施、邻里调解、村规修订、集体发展等事务。如今,“牛牛理发室”已举办政策宣讲、纠纷调解等活动40余场,收集群众诉求70余条,解决率超90%。

在边坝,类似“衍生”平台年均开展活动240余场次,更产生诸多“附加值”——全县14个乡镇理发店开辟农特展销区,线上线下代售牦牛肉干、酸奶等20余种产品,年销售额达55万元。

小小理发室,蝶变为集服务、议事、商贸于一体的乡村活力新空间。

技能点亮增收路

 “惠民理发室还为村民打开了‘家门口’就业增收的新通道。”边坝县普玉二村科技专干江永益西深有感触。

边坝县统筹整合强基惠民资金60余万元,免费提供经营场所,建起89个乡村理发室;同时构建“公益运营+干部义剪+村民创收”三位一体运行模式,由村“两委”统一管理,乡村振兴等专干与群众进行运营,农牧民群众户户参与分红,确保“小空间”持续释放“大能量”。

对普玉二村的贡穷仁青和朗贡而言,这间几十平米的理发室是他俩人生的“转折点”。两人曾在拉萨、日喀则等地打工,因语言、技能所限,收入微薄。2025年初,在村“两委”的鼓励下,他们回乡承运起了新建的村理发室。

起初只会基础剪发,被年轻人抱怨“土气”。6月,县人社局组织专业技能培训——精准设置理发烫染课程,邀请县城名师授课指导,俩人的手艺一下子不一样了。

县人社局党组书记白玛卓嘎说:“民生温度计量着基层治理精度。我们构建县委统筹、培训筑基、政策托底机制,就业满6个月后,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份就业补贴‘大礼包’。” 

乡村理发室,关键在管和用。各村级党组织注入一定的村集体经济收益资金和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全力确保村级理发室运营健康可持续。

各方保驾护航,89个乡村理发室的剪刀飞舞起来。据统计,全县理发室年均服务群众达4.34万人次,带动增收130余万元;专项培训培养本土理发师130名,发放创业补贴60.21万元,直接带动56户脱贫户就业,理发师年均增收1万至2万元不等。

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苏伦平说:“乡村理发室既破解了公共服务短板又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后期将拓展快递代收、农副产品寄售等服务,使其成为乡村群众的多功能站。” 

从“理发难”小切口破题,边坝县探索出一条有效路径:以党建引领凝聚服务合力,将民生痛点转化为治理支点,实现了民生需求响应、民情民意通达、群众就业增收、乡村有效治理的同频共振。


【责任编辑:丁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