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阿里高原,驻村工作队肩负着夯实基层基础、服务各族群众的重任。面对驻村工作任务繁重、集中学习时间有限的实际,阿里地区各驻村工作队积极探索“听书”学习模式,普遍借助“学习强国”“喜马拉雅”等主流有声读物和学习平台,有效破解工学矛盾,持续提升服务群众本领,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注入新动能。
以听促学,让碎片化时间成为“移动课堂”。驻村工作头绪多、任务重,队员们常常奔波于牧区草场、群众家中,白天忙于落实项目、调解纠纷,夜晚还要整理台账、谋划工作,系统性学习时间相对有限。而音频听书的形式,恰好破解了这一难题。无论是在走村入户的路上,还是在处理完事务的休息片刻,驻村工作队员通过碎片化时间“见缝插针”听学,让“移动课堂”伴随驻村工作全程。截至目前,全地区驻村工作队累计听学时长超2万小时,形成了“随时学、随地学、常态学”的良好氛围,切实解决了“没时间学、静不下心学”的难题,“走路听政策、休息学技能”已成为不少驻村队员的日常,碎片化时间被充分激活,学习效率显著提升。
以听提质,让专业知识筑牢“履职根基”。为确保学习内容精准对接驻村工作需求,各工作队聚焦“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围绕党的最新理论政策、涉藏涉农法律法规、基层治理先进经验、实用农牧技术等,通过持续聆听权威解读、专家讲座和典型案例,有效拓宽了知识视野,深化了对政策的理解把握,显著提升了沟通协调、政策宣讲、矛盾调解和带领群众发展的实际工作能力,让队员们在“听”中掌握了履职所需的“硬本领”。同时,驻村工作队结合“听书”内容开展“学用分享会”,队员们分享听学心得、交流实践思路,将音频里的“理论知识点”转化为“工作方法论”。
以听践行,让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实效”。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阿里地区驻村工作队始终坚持“学用结合”,将“听书”学到的理念、方法融入为民服务全过程。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队员们运用听学中掌握的政策工具和工作技巧,在办好民生实事中展现新作为。今年以来,全地区驻村工作队通过“听学+实践”模式,累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072件,调解矛盾纠纷315起,推动74个村级产业项目落地见效,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如今,听书已成为不少驻村工作队员的“必修课”,成为他们提升能力、服务群众的“隐形翅膀”。从政策理论到实操技能,从文化知识到经验借鉴,“有声课堂”正以灵活便捷的方式,为驻村工作队员持续“充电续航”,让他们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步履更稳、底气更足,用扎实的学识和务实的行动,书写着新时代驻村工作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