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手机版
扫码即可查看网页

中国网客户端
点击查看下载页面


立即查看

中国网

拉萨市全覆盖完成村级小澡堂、小厨房改造提升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拉萨市坚持统一部署、精准施策、全程跟踪,整合强基惠民经费、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派出单位帮扶资金、县乡财政扶持资金等1300余万元,动员驻村工作队集中实施村级小澡堂、小厨房改造提升工程(简称“两小工程”),以“两小工程”工作实绩检验开门教育质效和驻村工作成效。目前已完成所辖316个村(社区)改造提升,本地群众、务工人员、来往游客、中小学生成最大受益者,得到了农牧民群众的普遍认可和欢迎。

image.png

拉萨市在达孜区召开“两小工程”观摩学习会

突出全局性谋划,高位推动“两小工程”。聚焦基层所需、百姓所盼、驻村所能,着力把“两小工程”打造成政治工程、民生工程、精品工程。坚持整体推进,建立“双挂帅、三级抓、四联动”工作机制,市县两级组织部长、驻村工作总领队亲自挂帅,乡村党组织书记全员参与,农业农村、发改、民政、自然资源“四部门”具体指导,市级层面多次召开调度会、推进会、观摩会,县级层面采取周盘查、月调度、季总结的方式,推动形成上下“一盘棋”工作格局。坚持统筹布局,把“两小工程”融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基层治理效能提升、全域旅游配套发展、社会稳定风险化解“四大战略”,突出专属功能和定制服务“双向统筹”,着力打造集民意恳谈、助残扶弱、移风易俗、化解矛盾、服务旅客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党群服务阵地。坚持一村一策,组织8个县(区)驻村工作总领队到康马县、琼结县观摩学习,按照“一村一对策、一室一方案”满足群众多元需求,设立休憩区、洗衣区、就餐区等,创新助浴+助餐、沐浴+座谈、宣讲+引导等服务模式,推动以“小而美”项目解决基层“大而实”民生问题。多个村获赠来拉游客“大美西藏·幸福柏林”、外来人员“感谢信”等赞誉。

image.png

拉萨市城关区打造布谷响铃社区食堂并对外开放

突出整体性推进,匠心打造“两小工程”。秉持“小投入、微改造、大提升”理念,以“两小工程”为突破口补齐乡村生活品质短板、提升基层治理温度。注重分类指导,针对高寒缺氧、基础设施不齐、城建水平滞后等问题,区分“改建、翻新、优化”精准施策,全面考量水电等基础设施、人口结构和实际需求。全市海拔4000米以上村级澡堂实现应建尽建。当雄县创新“打井+水箱+阳光房”模式,有效破解高寒牧区供水难题。注重功能集成,盘活160个村(社区)原有澡堂、门面房、村级闲置房屋等,综合采用太阳能、电热水器供应热水,科学设置4—8间澡堂,设有单人间、亲子间、木桶间、家庭间,配备洗发膏、沐浴露等洗浴用品,让群众切身感受小澡堂的舒适;统一改造升级烹饪区、布置用餐区,配备冰箱、消毒柜等设备,精心创造温馨用餐环境。墨竹工卡县统一为各村配齐净水器、燃气灶等厨房设备。注重规范运营,县级出台指导性办法、乡级制定管理制度、村级明确收费标准,全市村级澡堂、食堂(厨房)60岁以上老人、12岁以下学生可免费使用,其他人群适当收费,保障日常运维。达孜区从村集体经济划拨部分资金纳入统一保障经费。

image.png

拉萨市尼木县吞巴镇吞达村小澡堂

image.png

拉萨市曲水县达嘎镇其奴村小澡堂

突出创造性发展,用好用活“两小工程”。以用好用活“两小工程”为突破口,持续推动乡村增活力、乡风焕新貌、乡土新气象。多维宣讲现实意义,通过“百日走村入户大调研”、拍摄微视频、集中宣讲、“小手拉大手”活动等方式广泛宣传“两小工程”的现实意义,引导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截至目前,累计开展集中宣讲800余场,受教育人数5.2万余人次。多维构建幸福网络,把“两小工程”作为增强村(社区)党组织服务功能的重要抓手,与农村幸福苑、日间照料中心一体打造为“一老一小”保障场所,与卫生院、积分超市、甜茶馆、骑行驿站一体打造为“衣食住行”服务场所,全市新增“两小工程”多功能场所600余个,进一步丰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工作载体。多维拓展引领效能,注重把“两小工程”作为促进乡村治理、推进移风易俗的突破口,探索一批村民议事、村民自治等经验做法,促进人健康、邻和谐、村善治。当雄县拉多村驻村工作队建立“牧浴茶话会”,组织村干部、村民洗浴后开展茶话会,共商村务要事、共解民生实事。

image.png

拉萨市当雄县羊八井镇拉多村开展牧浴茶话会


【责任编辑:张芃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