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手机版
扫码即可查看网页

中国网客户端
点击查看下载页面


立即查看

中国网

拥抱自然,赏夏日拉萨藏式庭院里的繁花盛景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日初升照花影长,人勤培土花更香。春秋变换花常新,花开花落伴时光。雨后初晴,走进拉萨市城关区八朗学一巷,前行大约50米,一道翡绿屏风突然在眼前舒展,枝蔓攀附的木质花架上,牵牛花悬着紫色小喇叭、绣球花团在叶隙间忽隐忽现……这里是曲啦的庭院茶馆,说是茶馆倒不如说是花园。

“我走到哪里,花就开到哪里。”曲啦说。顺着曲啦的脚步,只见千余盆花木沿着巷沿铺展,粗陶盆盛着多肉植物憨态可掬,门前白色桂花在客人行走间簌簌抖落,白色花瓣在穿堂风里散发着微微的气息。“这盆桂花是已故母亲留给我的,每每开花,我就会想起她打理桂花的身影,所以,尽管院里有千余种花,它始终是我最喜欢的花。”曲啦一边打理着桂花,一边笑着,笑容里带着几分思念。

曲啦告诉记者,家乡的后山上野花漫山遍野,她小时候总爱上山寻花,除草呵花、撑伞护花是她每次上山的必要“功课”,可每到雨季,就显得力不从心。于是有一次她就将山上的小野花移栽到了自家的田里,那时,她便设想有一天拥有一处完全属于自己的种满花草的庭院。

曲啦的庭院茶馆原先只是一间普通的小茶馆,在熙熙攘攘的八朗学一巷并不起眼。由于茶馆空间狭小,爱花的她不忍让花朵挨挤在一处只能窥得几缕阳光,便租下了茶馆的二楼朝阳的房间,专门放置她的花。

于她而言,养花并非难事,只是日常生活的一环,因为她对每种花的习性了如指掌。“养了这么多年的花,我有一些自己的小诀窍。”曲啦说,从花市买来的盆栽,将其根部淘洗一下,再移栽到新的花盆中,会长得更好;在光照充足的拉萨,花朵不宜整日暴晒,晒半天的阳光即可。

欧洲的玛格丽特、日本的倭海棠、本土的卓玛美朵、东北的小木槿、山东的石龙藤……海内外的花卉齐聚在曲啦的庭院茶馆,将花海揉碎,撒在这方烟火巷陌的转角。

在拉萨,像曲啦这样爱花的人不在少数,在八廓街贡桑孜大院内,就有一个“95后”男生,用自己的方式与花共舞。

在贡桑孜大院内,旦增特觉的“藏式花境”正悄然生长。380余盆、50多种藏地传统花卉,是他用双手编织的植物谱系,大院中的花,除了极少数是从花市购买的外,大多是他自己播种、移栽的,“我家种的花都是本地花,像卓玛花、格桑花、藏绣球、藏竹花……以前还有一盆黄色卓玛花,是我出生那年奶奶种下的,可惜几年前死掉了。”

在旦增特觉的记忆里,院子里的人都爱养花,他们一家三代在贡桑孜大院住了50多年,花也在这开了50多年。令他印象深刻的是7岁那年那盆偷来的花。当时爱花如痴的他,见邻居家的花长势不错,就乘人不备,拔了栽到自己的盆里,把邻居弄得哭笑不得。“邻居去我家告状,看到花开得不错,便打趣着说‘你这小子,偷来的花还养得挺好’。”

谈起各种花的生长习性和特征,旦增特觉更是如数家珍,卓玛花每年冬夏各开一次、藏海棠如果照料得当,花期则会延续至10月上旬,其中最有意思的当数花中“变色龙”藏绣球。“每年从刚开花时的草绿色,到两三天之后变成白色,再到浅粉、粉色,最后转变成深绿色,养了它,每天都像开盲盒。”

如今,贡桑孜大院几乎被长势喜人的花海覆盖,有趣的是旦增特觉养花从不施肥,只是在土壤上下功夫,“由于都是本土花卉,所以养护时要尊重它们的‘天性’。”旦增特觉说,他会从拉萨市娘热乡等地,取一些较肥沃的黑土。他还告诉记者,由于人们常常弄混格桑花和波斯菊,所以最近他在琢磨一件事:等到八九月份,院里的格桑花开始绽放,他想在院里办一场赏花会,为大家科普两种花的区别。

这座烟火气浓郁的大院,也因它内部的花团锦簇,每天都会吸引络绎不绝的赏花人。大院的住户们也喜欢这种人气,更喜欢看到自己精心呵护的“孩子们”得到陌生人的欣赏。微风轻拂,古庭翻起花浪,古朴的院落因鲜花而充满生机,而大院回馈它们的则是闹市中的一方静谧。

从贡桑孜大院出来,淡淡的花香仍旧萦绕在鼻尖,抬头望去,错落有致的民房窗台外摆放着各色鲜花,花朵不仅绽放在八廓街,更是散落在拉萨各处。城关花园A区满墙的蔷薇、雪域明珠小区里的山茶花、森格夏大院里的卓玛梅朵……

人与花的记忆在花开花落间代代传承。奶奶亲手移栽的古贡花(夹竹桃)、父亲精心修剪的藏牡丹、孩童时期与兄弟姐妹在藏海棠花丛中捉迷藏的笑声……庭院里的每朵花都串联起共同的回忆。

66岁的尼玛卓玛老人正提着一个喷壶在自家的“小花园”里穿梭,时不时还踱步到邻家格桑奶奶的小花园,忙活间跟大院里的邻居们打趣。“看看,这一排的花开得多娇艳,明年得新种几朵,让院子里的颜色更丰富。”尼玛卓玛老人说,年龄上来后,就越来越喜欢鲜艳热烈的事物,在窗边种花,看它们开得好,心里就有说不出的满足。

尼玛卓玛老人认为,养花的习惯可以影响每个人,就像贡桑孜大院中的每个人都会下意识关注着花卉的长势,即使不是自家的花,也会时时浇浇水、挪到采光好的位置。

走访中,记者也被这些满庭繁花拂去躁意,暂时抛却烦闷,在花架下品一杯咖啡,享一碗凉粉……不难懂得,这种慢节奏的治愈,或许就是人们追求的生活态度。

在拉萨,庭院绝非奢侈的风景。传统藏式小楼围合的天井、现代小区里的一方露台、公共街角精心布置的微型花圃……日复一日地浇灌、清扫、小憩,让庭院成了生活天然的缓冲带,隔绝了喧嚣。庭院深深,但藏不住的是拉萨市民与自然拥抱的热情。


【责任编辑:丁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