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手机版
扫码即可查看网页

中国网客户端
点击查看下载页面


立即查看

中国网

西藏博物馆创新玩法 “破圈” 吸睛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为积极响应《国家文物局关于组织开展2025国际博物馆日活动的通知》要求,在西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西藏自治区文物局的统筹与指导下,由西藏自治区博物馆协会携手西藏博物馆共同主办,西藏夺底钱币博物馆、西藏擦擦文化展览馆、西藏次仁切阿雪山博物馆共同协办的西藏自治区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于5月18日在拉萨成功举办。这场持续一整天、横跨四大场馆的文化盛宴,凭借创新的活动形式,成功搭建起全民共享的文化平台,不仅为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献上了一份意义非凡的文化厚礼,更为新时代西藏文博事业的蓬勃发展书写了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盛况空前的文化矩阵

5月18日上午10时,西藏博物馆主会场内高朋满座。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通过网络致辞,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党组书记、副局长赵兴邦现场致辞,为活动拉开精彩序幕。

现场举行了西藏自治区讲解员大赛颁奖仪式,12名优秀讲解员凭借扎实的专业素养和出色的现场表现脱颖而出。他们以专业的讲解,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文博人的风采与担当,为文博事业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之后,西藏博物馆、罗布林卡管理处分别与宏瑞文博集团、拉萨文博帮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共同为西藏自治区文博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在“对话与探讨”学术板块,四位来自区内外的文博专家围绕“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西藏的探索与实践”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度对话。专家们各抒己见,为西藏自治区博物馆在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建议。

特别设置的“珍贵文物鉴赏面对面”环节,精选馆藏珍品向预约观众开放。在专业导览下,唐卡精湛的绘制技艺、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及历史记忆逐一呈现在观众眼前。观众们得以近距离观赏珍贵文物,感受文明传承的温度与力量。

创新赋能的文化体验

全新推出的“藏博之友沙龙”活动成为本次活动的创新亮点。活动通过新书发布会、历史漫谈等多样化互动形式,搭建起文博专家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桥梁,实现了零距离交流。在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里,观众得以深入了解《西藏文物荟萃:上师造像艺术》《风格与流变——布达拉宫东大殿壁画风格研究》等学术著作背后的创作故事与学术价值,切实推动了文化的破圈传播。

在“宁吉姆啦”文创集市,十余家文创品牌齐聚一堂,推出了百余款特色文创产品。这些产品涵盖旅行茶具、车载香片、精美复古瓷器、手机支架、冰箱贴、民族风编织包、实用盖章本等多个品类,充分展现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的巧妙融合,令人眼前一亮。此外,“宁吉姆啦”集市创新设置的盲盒答题、集章兑换等互动环节,将文化体验与消费行为相结合,使观众在趣味互动中完成了文化消费的转化。

科技赋能的沉浸之旅

新技术为文物故事勾勒出全新的叙事画卷。数字展区成了年轻观众们的热门打卡地。在这里,前沿科技化作时光的桥梁,引领观众跨越时空的藩篱,与珍贵文物来一场浪漫邂逅,解锁文化体验的崭新场景与趣味玩法。虚实交织的奇妙体验,打破了传统展览时空的桎梏,让古老的文化遗产以青春洋溢的姿态,轻盈地走进公众的视野,焕发出别样的生机与魅力。

夜游藏博,星河与文明共舞。当夜幕如一块巨大的黑色绸缎缓缓铺开,“奇妙博物馆之夜”活动奏响了激昂的高潮乐章。在拉萨那片浩瀚璀璨的星空之下,藏戏如灵动的精灵在夜空中翩翩起舞,传统服饰似流动的画卷在人群中自由展示,咖啡的醇香与文物的静谧相互交融,仿佛在诉说着跨越千年的故事。这场持续至深夜的文化盛宴,让线上线下6万多名观众沉醉于星河与文明的交响乐章中,在心底镌刻下一段“最浪漫的文博记忆”。

薪火相传的教育实践

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课堂,承担着文化传承与知识普及的重要使命。在第三届“青少年文物故事我来讲”小小讲解员比赛现场,竞争氛围热烈。经过层层严格筛选,来自15所中小学的19名优秀学生成功晋级决赛。比赛过程中,小讲解员们自信从容地登上舞台,以声情并茂、绘声绘色的讲述,将一个个文物背后的故事生动地呈现给观众,展现出了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文物知识的理解,表现可圈可点,现场气氛被推向高潮。与此同时,在拉萨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与积极推动下,西藏博物馆与拉萨市下辖的7个县区学校正式签署合作协议。

此外,在儿童创意工坊里,“童心绘文明,线条舞千年”主题活动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充满创意与乐趣的平台。孩子们用稚嫩却充满灵性的画笔,勾勒出一幅幅童趣盎然、富有想象力的作品。这些创作犹如灵动的音符,以别具一格的创意形式让古老的文物元素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更在孩子们纯净的心田播撒下一颗颗文化传承的种子,期待它们在未来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责任编辑:丁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