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记者从西藏大学艺术学院获悉,该校与中国美术学院近日成功举办“中国画创作实践与异地同步课堂教学交流座谈会”,此次活动标志着两校共建的《国画写意》同步课堂迈入深化合作新阶段。
教育部"慕课西行"赋能艺术课堂革新
据悉,本次教学交流以教育部“慕课西行”项目为依托,通过智慧树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两校师生跨越4000多公里的时空距离,同上一堂国画创作课,开创了高原艺术教育的新模式。课堂上,中国美术学院潘汶汛教授与西藏大学刘洋副教授联袂授课,将东西部艺术风格与技法精髓有机融合,为学生带来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三重议题共探国画传承发展
座谈会上,双方围绕“中国画教学现状”“当代创作实践”“未来合作路径”三大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党委书记韩璐表示:“我们将持续推动优质教育资源西进,构建东西部高校教师共同体,让传统国画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西藏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格桑则提出:“以创新激活传统,推动中国画的当代转化;以技术赋能教学,构建跨地域协同育人体系;以文化共同体意识,共筑中华艺术精神家园。希望以同步课堂为起点,探索联合工作坊、师生互访等多元合作模式,助力高原艺术教育变革。”
学生作品彰显教学改革成效
在数周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同步课堂教学模式得以实施,学生们从临摹阶段逐步过渡至创作阶段,以青藏高原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为灵感,创作出一系列新颖独特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彰显了学生们对国画艺术语言的深入领悟,而且充分体现了跨区域教学模式所激发的创新潜能。
智慧教育推动高原艺术攀登
作为教育部”慕课西行”的标志性成果,本次同步课堂通过数字化手段突破地域限制,为高原艺术教育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格桑院长展望未来时表示:”我们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打造更开放融合的一流课程体系,让西藏学生在家门口就能共享全国顶尖艺术教育资源。”
此次交流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两校师生搭建了交流互鉴的桥梁,更为新时代艺术教育改革提供了“高原样板”。两校领导共同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合作,让传统国画艺术在现代教育技术赋能下绽放时代光彩,共同书写艺术教育协同创新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