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手机版
扫码即可查看网页

中国网客户端
点击查看下载页面


立即查看

中国网

中国政府精心呵护布达拉宫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10月21日拍摄的布达拉宫。新华社记者晋美多吉摄

布达拉宫西南侧药王山观景台上,很多游客手举第五套人民币五十元面值纸币,展开背面图案,与布达拉宫合影留念。

这里已成游客网红打卡点。纸币背面图案正是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

记者从布达拉宫管理处获悉,2014年以来,布达拉宫已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超过1440万人次。

“国家两次投入巨资实施保护维修,解决宫殿主体建筑险情,为其永续保护与利用奠定坚实基础。”布达拉宫管理处副处长贡嘎扎西说。

布达拉宫是典型的西藏传统土石木结构建筑,始建于公元7世纪,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布达拉宫第一次大规模维修始于1989年,1994年结束;当年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多年来,中国政府多措并举保护布达拉宫,至今已投资近8亿元,实施包括主体建筑维修、金顶修缮、建筑结构监测、古籍文献保护利用、网络票务系统建设等众多项目。

“第二期维修时还对第五世、八世、九世达赖喇嘛灵塔殿进行了修缮。”贡嘎扎西说。

10月30日,布达拉宫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在喷洒涂料。新华社记者旦增尼玛曲珠摄

与布达拉宫辉煌壮丽的建筑华实相称的,是其馆藏的珍贵文物和典籍,中国政府多年来对此进行了大力保护。

2018年启动的贝叶经等古籍文献保护利用项目,目前已完成近123万叶贝叶经等古籍文献数字化建档和近3万叶贝叶经的整理编目工作。

现代科技手段正在助力布达拉宫的文物保护工作,特别是借助科技手段监测建筑结构项目,为确保宫殿安全提供了大量数据支撑。同时,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充分利用传统技艺保护这座至今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

“维修科成立于2003年,有来自西藏各地的石匠、木工、彩绘匠、瓦工、缝纫工等60余人。”布达拉宫维修科负责人扎西平措说,他们拥有文物保护工程施工一级资质。

2015年,西藏自治区颁布实施《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条例》,通过地方法规保护布达拉宫。

消防救援大队进驻布达拉宫40年,扎实开展防火工作,创造了“零火灾”奇迹。

布达拉宫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其可移动文物普查登记工作距今已完成11万余件文物的登记。乾隆皇帝“御容像”唐卡,康熙皇帝万岁牌位,文成公主进藏、五世达赖赴京觐见壁画等,彰显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


【责任编辑:曹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