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在新时代,西藏始终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根据自身优势和资源禀赋,在不断探索中构建全过程、多层级生态环境安全风险防范系统,努力打造美丽西藏建设制度体系。
西藏具有地理位置独特、气候资源类型多样、自然生物资源丰富以及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特点,使其成为我国以及亚洲乃至北半球气候的“感应器”,是维系高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周边地区生态平衡的“生态源”和“调节器”,是重要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在发展过程中,国家为了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科学应对气候变化、防控自然灾害、促进绿色发展,积极开展科考研究,截至2023年11月,持续在气候变化影响、生物多样性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研究,产生了一批创新成果。例如,建成西藏首家种质资源库,累计入库保存种质资源2047种8458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支撑;研究形成高原固废生物质低碳化能量利用技术体系,有效降低固废处理成本约15%,环境污染减排大于75%……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地区呈现海拔越高升温幅度越大的气候特征。在全球范围内,极高海拔地区的气象观测资料十分匮乏,为填补这一空白,近两年,我国陆续建成希夏邦马峰、卓奥友峰气象观测体系等,直接获取更完整的极高海拔梯度气象观测资料,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雪域高原提供准确的理论数据支持。
近些年,西藏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任,推出一系列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例如,2021年,西藏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西藏自治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西藏自治区结合新时代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实际,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了《西藏自治区“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并于2022年4月由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
目前,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系统结构整体稳定,自然生态系统占比达到90%以上,保持生态系统原真性;生态格局变化率低于1%,远低于全国其他地区。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西藏生态保护取得显著效益。例如,在城市建设方面,西藏根据自身特点,走出了一条适合雪域高原自然环境的发展之路。以拉萨市为例,该市位于青藏高原中部,独特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孕育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多样性。截至目前,拉萨市已建立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自治区级保护区、3个市级保护区、1个风景名胜区、4个国家自然公园、1个保护小区、1个重要栖息地以及18个市级湿地生态功能保护区。其中,拉鲁湿地位于拉萨市区西北部,湿地保护面积12.2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城市天然湿地,是拉萨市氧气的主要补给源。生态优美、空气清新、水质清澈……美好的环境带给高原人民幸福快乐的生活。
在新时代,全面推进西藏气象高质量发展任重而道远,只有胸怀大局、主动担当作为,抓住机遇,才能不断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水平,用知识与汗水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画卷。(中国西藏网文/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