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第十四场新闻发布会21日在拉萨举行,发布会上,阿里地区行署副专员周训举介绍了阿里地区今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在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方面,阿里地区以狠抓投资落实年为契机,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采取特许经营模式实施了一系列清洁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今年以来,阿里地区共实施重点项目513个,其中开复工415个,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13.3亿元,投向重大基础设施、国家重大战略、新型城镇化、“三农”和水利、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事业等多个重点领域建设。同时,招商引资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聚焦项目招商、产业招商、园区招商、援藏招商,区内外举办推介活动5场次,签约项目10个、协议投资63.16亿元。实施招商引资项目7个,到位资金12.03亿元。阿里地区成功吸引区内外投资,推动经济发展持续向好。
在促进消费稳定增长方面,阿里地区继续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重要位置,通过释放消费潜能,建立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联席会议机制,出台阿里地区促进消费10条措施,安排专项资金450万元,开展“幸福阿里·乐享消费”提振消费专项行动、5月专场促消费活动拉动消费2306.42万元。此外,还通过提振大宗消费、培育壮大新型消费以及加快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等措施,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和消费潜力。
在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方面,阿里地区继续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强化政策和工作落实,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通过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推进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深化涉农领域改革等措施,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截至目前,已计划实施乡村振兴项目262个,开工229个,脱贫人口实现劳务增收1075.22万元、机械设备租赁增收1400万元。
在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阿里地区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城镇化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升。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县城公共设施提级扩能、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等措施,加快了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提高了县城综合承载能力。目前,全地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45.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污水集中处理率也显著提升。
在回答记者提问环节,周训举就记者提出的关于狠抓民生实事方面的问题,给出了详细回应。在就业方面,阿里地区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开发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多渠道促进农民工就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推动农牧民转移就业,实现了新增城镇就业。在教育领域,阿里地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中小学思政课教育一体化建设,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深入推进“互联网+教育”,提升网络协同育人能力。此外,还投资实施教育边境项目,建成多所“国门学校”,并持续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在医疗健康方面,阿里地区加快推进地区人民医院创“三甲”,高质量推进“五大中心”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提升县域内就诊率。同时,还对乡村医生兑现一次性退岗补助,挂牌成立地县疾病预防控制局,动态消除地方病,持续推进健康茶推广普及,为城乡居民及在编僧尼提供免费健康体检。在社会保障方面,阿里地区织密扎牢民生兜底保障网,提高各类社会保险参保率,提标多项补助补贴,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兑现补助资金,实施临时救助,发展服务类救助,关爱救助留守儿童、困难儿童。
此外,周训举还就阿里地区在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方面工作取得的亮点进行了介绍。他表示,阿里地区坚持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持续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区域,提升开放水平。认真制定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各类市场主体增长13%。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落实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落实落细已出台的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相关方案。深化对内对外开放,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认真落实自治区出台的一揽子对外开放政策,开放丁嘎、拉孜拉、柏林拉3个传统边贸点,普兰口岸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97.97万元。
最后,周训举介绍了生态文明高地创建工作开展情况。阿里地区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第一的原则,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在污染防治方面,阿里地区深入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推进清洁供暖项目,严禁“两高”项目落地,水质监测和“无废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空气质量环境优良天数比例和主要江河湖泊水质均达到高标准。在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方面,阿里地区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完成大规模植树造林和生态修复项目,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大幅增长。在生态保护制度方面,阿里地区深入实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深化“林长+检察长+警长”协作机制,全面停止审批自然保护区内新设矿业权,守牢生态保护红线,并积极推进生态环保督察整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