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年恰青赛马节暨第三届“乡村振兴那曲奋进”活动在西藏自治区那曲市举行。在第三届“乡村振兴那曲奋进”展览现场,展厅里陈列着各种藏族特色手工艺品,数10位曾获奖的手艺人正凝神忙碌着,针线翻转、皮具揉切、藏袍设计,一针一线织就着幸福画卷。
走出高原,藏北编织技艺登上大舞台
手工编织,材质主要以毛线为主,毛线上挂有卡片作为编织标记,辅助确保左右针脚的疏密一致。
那曲市色尼区古露镇的措吉卓嘎,从12岁开始便学习母亲的手工编织技术。在前两届“乡村振兴那曲奋进”活动中,她和妹妹获得编织技艺市级第一名。
2022年,措吉卓嘎带着自己的手工艺品,参加了第一届“乡村振兴那曲奋进”活动。精湛的技艺得以展示,姐妹俩制作的手工编织产品越来越受欢迎,名气也越来越响。
措吉卓嘎在展示编织技艺(8月9日摄)。新华网发朱俊摄
活动结束后,姐妹俩筹划着成立手工技艺合作社,在合作社成立后带领全村23名妇女铺就致富路,当年人均增收上万元。2023年,藏北编织技艺走出高原,走进杭州亚运会,将“指尖技艺”变为“指尖经济”,实现创收。
谈及未来,措吉卓嘎说:“掌握藏北编织技艺的人太少了,我希望把这一民间传统编织技艺保护起来,发扬出去。”
以赛促学,皮具制作技艺焕发新生机
来自那曲市聂荣县的罗珠一直致力于传承皮具制作手艺。“优秀的传统文化不能丢,要世世代代传承下去,让人们知道藏北皮具制作手艺的魅力。”他说。
罗珠在第一届“乡村振兴那曲奋进”皮具制作项目比赛中曾获得第一名。从前期选料、揉捏皮质到绘制花纹,再到成品,每一个环节讲究细致入微,追求精致实用,一套藏式传统手工马鞍垫子需要3到4个月的制作周期。
罗珠在制作皮具(8月9日摄)。新华网发谢林翰摄
作为当木江乡桑果村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罗珠组织全村52户300多人共同出资成立当木江乡桑果村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每年产值达20多万元,不仅带动当地群众就业,而且帮助群众实现增收致富。
对于“乡村振兴那曲奋进”活动的感受,罗珠竖起拇指说:“自从有了这个平台,藏北皮具制作技艺被更多的人所了解,自己的工作热情越发高涨,生活也越过越有滋味”
与时俱进,藏袍制作技艺融入现代元素
“我从事缝纫工作25年了,一直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尝试创新藏装的制作技艺。”曾获得第二届“乡村振兴那曲奋进”活动生产技能类缝纫技艺比赛第一名的多杰说。
多杰在展示奖状(8月9日摄)。新华网发谢林翰摄
在活动现场,多杰说:“当群众看到我的作品后赞不绝口,这样生意也变好了,还能传承和发扬这项传统手艺,真的很开心。”对于未来打算,多杰正计划扩大店面规模,大胆结合现代元素改进传统技艺,让藏袍制作技艺与时俱进传承下去。
如今,传统手工艺合作社已成为当地群众致富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藏北群众正依托合作社用飞针走线织就着幸福画卷。(实习生吴熠斐 李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