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手机版
扫码即可查看网页

中国网客户端
点击查看下载页面


立即查看

中国网

西藏这座千年古村,大变样!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文化中国行

感受广袤高原上

代表性古建筑历史文化街区

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焕发出的时代活力

西藏卫视+

《文化中国行·探访古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专栏

今天

一起走进

位于林芝市工布江达县

巴松错景区的错高村

感受一座有着

上千年历史的古村落

走进错高村

错高,在藏语里是“湖头”的意思,错高村,就坐落在巴松措的东北端。群山环抱中的古村落,完整保留了工布藏族传统村落建筑特色和民俗,是林芝市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在错高古村一共有53栋古建筑,大多为传统木质结构的房屋,平均使用年限超过了100年。其中,最古老的就是有4栋像这样的传统石木结构的房屋,它们的建筑年限已经超过了400年。

这里曾是村民洛桑群培的居所,如今被打造成为错高民俗文化体验馆,仍然保留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林芝市工布江达县错高乡

错高村村民

洛桑群培

我在这边住了32年,小时候在这边(出)生的。原先这个是厨房,这个是火塘做饭,冬天的时候这边烤火。这个全部都是烟熏的,这个是放盐巴、这是砸辣椒的、这是炖汤的。

从前,错高村村民的祖先为逃避战乱,辗转迁徙到大山深处。下地种田,上山放牧,他们就地取材,用木材和石头建造起了这一栋栋精美的建筑,构筑了一个生产生活生态的完整缩影,其中更是饱含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林芝市工布江达县错高乡

错高村村民

洛桑群培

弄个三层,一楼是圈牛、圈猪、圈马,二楼是住人,三层是放干草的。没有(用到)钉子、铁丝,就是木头和木头连接串联起来的。

半农半牧的生活方式,千百年来未曾改变,错高群众珍视自己家乡的生态环境,珍爱自家百年老屋的理念也没有改变。因此,错高古村没有进行过大规模地房屋改造,在早年间也没有进行旅游开发,这也使得错高古村得以完整的保存了下来。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美”与“穷苦愁”并存,成为制约发展的“拦路虎”。

林芝市工布江达县错高乡

错高村驻村工作队队长

丁增朗杰

古村落之前的基础设施是比较薄弱的,影响生活质量。游客陆续来的也比较多,古村落里面一没有吃饭的地方,二没有住宿的地方,对我们老百姓的经济收入还是有点制约的。

面对搬迁,故土难离的情愫,“住老房怕塌,住新房怕饿”的担忧,“人搬得动,地搬不走”的不便,在变革和保留间,错高村最终找到一个“既搬又不搬”的法子,即在老村旁边整理土地、规划设施,只挪一步建新居。2019年年初,全村57户喜迁新居。这里道路宽敞,房屋错落有致,还有村级活动场所、休闲广场、绿化亮化等附属设施。

从古村到新居,虽然只搬了一步,但对群众来说却是生活方式的巨大跨越,也是发展思路的转型升级。错高村成立了集体旅游开发公司,2021年引进了岷山集团藏地文旅公司,打造错高村整村民宿集群。

错高民宿店长

邓秋燕

所有的二楼都是我们自己装修的,总共打造客房是134间,总共投资是1200万。所有员工一共是30个,当地村民有15个,她们在客房里面主要是做卫生这一块儿,工资大概是在(一个月)4500左右。

同古村落一样传承了千年历史的,还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错高梗舞。“原汁原味”的律动也加入到了旅游业发展中,出现在各个重要场合。旅游开发方兴未艾,古村落保护更加受到重视。

这几天,一支施工队正在对错高古村进行保护性开发。

工布江达县古村落保护性

开发项目执行经理

胡成忠

坚持“原材料、原工艺、原住房”进行修缮,主要修缮(包括)木结构的修整,(对)一层石砌体墙体进行维护、维修、重砌。

对错高村不仅仅是结构与形态的保护,更要让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在现代社会继续薪火相传。正是因为有了一代代人的承前启后,错高村的一砖一瓦背后代代相传的故事得以保留和讲述。

今年年底,保护性开发项目将全部完工。这个古村落浓缩着村庄往昔的记忆,也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期盼。

林芝市工布江达县错高乡

错高村驻村工作队队长

丁增朗杰

我们2023年人均年收入是17000多元,这其中旅游的收入占比比较重要。古村落这个项目完成以后,会对我们旅游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我们以后会做更多的事情,把这个村推向更好,保护我们的古村落,传承我们的文化。

千年古村展新颜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卢晓川

本文作者:西藏卫视+


【责任编辑:】